最近陳偉豪在他的FB寫了一編有關 '香港隊選兵抉擇 ' 的post,看過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這個話題的看法。首先我覺得香港足總是有責任定立一個長遠發展香港足球的指引及計劃,給予香港隊總教練/足球技術總監和足球發展總監,讓他們清楚知道長期足球發展方向,怎樣去訂下香港隊最少五至七年的訓練計劃及目標。
自從香港政府撥款支持鳳凰計劃至今,政府及香港馬會現在每年花大約數千萬元投放在足球發展,但換來有什麼成果呢?
回想這七年來香港的足球水準沒有見到有很大進步。青訓工作亦因為沒有清晰的指引下做得很差。年薪3百多萬的足總陀手(行政總裁 ),從來沒有聽過他有交出什麼長遠發展香港足球 (包括青訓,香港隊和超級聯賽)的計劃書,也沒有聽過他對香港足球發展的Vision,他亦從未替盃賽賽事覓得任何贊助。 但不知道為什麼足總董事局在這幾年也沒有發覺到和檢討以上問題?
談回香港隊的情況,因為沒有一個長遠的計劃和目標,亦在沒有監管及清晰的指引下,香港隊教練近年只為了尋求有好成績,選入大量巴西,西班牙,非洲及國內的入籍球員,作為香港隊的主要骨幹,我個人絕對贊成香港隊可以選入籍球員,但不希望見到早前在正選陣容裏,只有兩至三位是本地球員,其餘的全部是年紀不輕的入籍兵。我認為教練選入藉球員應該有個限額,如只選用3名或4名有經驗的,其餘就重用本地土生土長的年青球員,令他們能夠吸取多些對外隊比賽經驗,從而水凖亦會相計地提升及進歩。雖然有人覺得這樣做會令香港隊的比賽戰績更差,但我覺得這幾年香港隊的成績也不見得特別好,世界最新排名已經跌到143位,比中華台北135位還低八位,而足總每年花費好幾百萬元薪酬,聘請幾位香港隊教練,原來他們主要是用來訓練一班大部分超過三十二歲的入籍外國球員,真是一個天大笑話.......
我相信香港球迷絕對可以忍痛放棄未來至少一至三年的成績,而去換來培養出一班優秀的本地年青球員,令香港隊更有代表性及更有歸屬感,這才叫發展「香港足球」。